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—丰南文化馆人优秀美术作品(线上)系列展——画家李良作品展
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“文化”的表述掷地有声,再次为文艺工作指明方向,吹响前行奋进的号角。为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丰南文化馆推出文化馆人线上美术作品展,展示文化馆专业画家的美术创作成果,使艺术创作得到更好交流。丰南文化馆是一个艺术的摇篮,多年以来,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,更培养了无数的艺术人才,为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家乡艺坛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为坚定文化自信,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悟非凡的思想力量,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。将隆重推出文化馆人系列优秀美术作品线上展览,从不同视角和笔触,表现文化馆人的书画情怀和对家乡的关注和热爱。
本期推出画家李良作品展
李良(润池)1939年生于河北省丰南县,1964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。后在新疆生活、工作九年,1973至1975年在丰南文化馆工作,曾任唐山市美协副主席、唐山市群众艺术馆主任。现任唐山市美术家协会顾问、研究馆员。版画、国画作品多次赴日展出并被日本友人及收藏机构收藏。出版《新瓷画技法》、《李良画集》、《李良速写集》、《李良山水画集》、《李良山水画选》等画集。作品倍受美术界权威赏赞与肯定,其中原故宫博物院院长、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森为《李良画集》出版赋诗一首。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。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。北京荣宝斋杂志社主编、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,均为出版作品撰文评论。近年来,作品先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、钓鱼台国宾馆、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并被收藏,国内数家画廊及藏家,将李良“独树一帜”的《北方的树》系列作为当代中国画作品“最值得收藏”的一类。灵动空寂 跨古诉今 ——李良绘画作品
一直以来,"内在自修“与”外在融合“是影响中国发展的两条重要线索。前者坚守在传统的笔墨趣味中,以古为师,以史为鉴,在技术上精益求精,在审美上延续并追寻”澄怀观道,卧以游之“的至高境界。这种来自于内部的修正和完善,为传统绘画的自律性发展保留了一块净土,让人们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气象中仍然能体会到澄澈空明的审美意趣。而二十世纪以来,受社会变革和中外交流的影响,中国画不断接受着外来文化的挑战与撞击,尤其是西方美术教学体系的引入,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与道路。耐人寻味的是,这种来自于外部的压力与质疑非但没有压制中国画的发展,反而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,让艺术家们在对比交流中,审视自身并开阔眼界,博众家之长,为传统寻找新的可能性。李良的艺术创作就属于后者。《纯净之美——北方的树》
李良的绘画作品是在极简水墨基础上的极多。一方面,他保留了传统绘画的用笔、用墨和皴擦手法,远山寒林的传统题材也是其作品表现的主要对象;另一方面,与以往满幅皴擦渲染表现”大山大水“的作品相比,李良清新空灵的作品更类似于西方静谧悠扬的风景画,无论是焦点透视的作用,还是对景物、人物的错落疏密的安排,都营造出一种带有些许距离感的沉思与静默,色彩的使用更是为传统水墨画增添了灵动活泼的气质。不得不说,这种中西合璧的绘画方式和审美趣味,与当下人们的生活意趣一脉相承、相互契合的。今人看古画,不免觉得晦涩难懂,笔墨趣味成为了少数派的欢宴,大众则始终在圈子外徘徊、相应的,李良这种略带写生风格的小景山水,恰到好处地拿捏着抽象与具象的分寸,不仅强化了时空感,更渲染了时代感,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"他人”的目光,让观众能够真正地走入绘画,走人所写之景、之境。
李良绘画是中西的交融,是古与今的对话,这样的作品既透出对传统的继承和尊崇,有顺应时代的变革与发展,是饱含艺术家独特情思的佳作。
编辑:王俊标 霍弘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