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南傅庄子的篓子灯会


丰南傅庄子的篓子灯会


篓子灯,又称“椅子灯”,流传在河北东部的丰南区及周边环渤海地区。经民俗考证,它是遗留在民间的傩舞,是河北东部一带驱鬼逐疫活动的遗存。传统的篓子灯表演由六名男子分别扮演五个小鬼和一个判官。舞者头戴面具,表演时面具内燃蜡烛。小鬼的面具是以竹篾或秫篾编制而成的鱼篓为骨架,眼、鼻处留孔,篓子外面糊毛头纸,彩绘而成;判官的面具是以太师椅为骨架,外糊毛头纸彩绘而成,太师椅的两个横撑落在舞者肩上,双手握住太师椅的两条腿进行表演。


微信图片_20200807145823.jpg


丰南区傅庄子村的篓子灯,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貌,极具地域性特色,可谓古燕赵“乡人傩”的活化石。以下内容是傅庄子翟作富老人回忆整理:

傅庄子篓子灯会由来已久,每年正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三个晚上耍篓子灯祈福保平安。到时候家家门口挂灯笼,有的是糊的有的是买的,里头点蜡,家里再穷,篓子上来了,灯笼也得挂上。


微信图片_20200807145827.jpg


糊篓子灯必须在庙里(傅庄子药王庙),糊五个小鬼,一个大鬼(判官)。请篓子也有专门的仪式,傅庄子“会上”,也叫官桌,得他们请,保长、甲长、组长,都是官桌上的人。一进大庙门就得跪着,直接到药王爷的东耳房子。请的时候有几句话:希望神鬼保佑我们一年风调雨顺,保佑傅家庄老少孩子们平安,一年盼个好收成……篓子灯从庙里请,送也要送到庙里,但十六的晚上耍完了就到西边桥那儿烧了,那就是把鬼送走了!来年再弄新的,期盼风调雨顺,保佑老百姓平平安安。等到耍完之后送(烧)的时候,还有个仪式,傅庄子老少的都跟着篓子灯,烧的时候都跪下,嘴里还是念叨那几句话,烧完了,起来,鞠个躬。


微信图片_20200807145830.jpg


逸闻:1941年,村里选保甲长没选出来,也就没人操持篓子,在6月闹起霍乱。庄里有个“兔子下水”,他是专门埋孩子的,经他的手闹霍乱那阵子一天就得埋四五个。为啥闹霍乱呢?庄里有个老道叫张瑞阁,说干瘪和尚(傅庄子传说人物)给他托梦着:每年都耍篓子灯驱鬼,今年没耍,鬼们又重新来了,搅得人兽不安的,没请、没送,等于把鬼全都摁的庄里了。等保甲长选出来了,在六月十四、十五、十六三天,又补上了,六月耍的篓子。

近年来,在篓子灯会上,篓子灯打头,后边是大秧歌、小车会,渐渐就变成了现在的篓子秧歌了。


微信图片_20200807145834.jpg


写在最后:篓子灯2006年已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近年来,当地文化工作者对篓子灯深入挖掘,吸收创新,已经成为丰南文化的一张名片。但是,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,篓子灯老艺人相继去世,后继无人,面临着失传的困境。


(来源: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;翟作富口述、丰南图书馆整理)


分享到